中国网9月1日讯 (记者 苏向东)“茶·世界——茶文化特展”今天上午在故宫博物院开幕。展览汇集国内外30家考古文博机构的代表性藏品,展品总数达555件(组),故宫博物院藏《春宴图》、一级文物佚名书蔡襄《茶录》等诸多珍品纷纷亮相。其中,2022年在山西长治出土的成套白釉茶具,是反映唐代茶事的最新考古发现之一,为首次对外展出。
唐代的《托盏侍女图》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。此图为屏风画《弈棋仕女图》局部,是唐代贵族眷属家居“生活照”。仕女手持高足托盘和高足杯,为对弈的主人进茶,反映出唐代饮茶已风行西域地区。
“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”于2022年11月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,对于弘扬中国茶文化、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具有重要意义。故宫博物院此次举办“茶文化特展”,正是为了进一步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,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,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,以展览形式,展现茶史之厚重,茶道之精深,古今茶事之丰富。以茶载道,阐释崇尚和谐的中华“茶文化”。
展览策展人、故宫博物院器物部研究馆员王光尧表示,展览以中国茶文化为切入点,以鲜明的主题、宏大的规模,立体展现中华文明以茶为媒、连通地域、交融互鉴的发展历程。展品年代从新石器时代到现当代,展示茶文化数千年来发展、普及的历程,及其所蕴涵的天人合一、世界大同的中国哲学追求。
茶起源于中国,盛行于世界。传说神农时代,中国人已经认识并利用茶。浙江发现了距今约6000年的人工种植茶树根。山东战国墓葬出土了距今约2400年的经过煮(泡)的茶叶遗存,是已知最古老的饮茶实证。自汉代以来,关于茶的认知和制备方法日趋多样,逐步形成食茶、煎茶、点茶、煮茶和泡茶等备茶方法,饮茶逐渐成为超越生活的艺术体验。中国人将对人生、家国、自然、宇宙的思考和生活实践相结合,构成茶文化的精神内核。茶在中国的普及,使不同地区、不同民族的人群因茶而相互交流。茶在世界范围的传播,使欧亚不同国家的文化因茶而彼此交融。
展览共分四个单元,第一单元为“茶出中国”,通过考古出土和清宫旧藏的茶叶遗存、外销画、器物组合等,展示数千年间种茶技术的提升和备茶方法的变化,以及茶在国家、经济和文化交流活动中扮演的重要角色。在出土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田螺山遗址的古茶树根遗存展台前,故宫博物院器物部副研究馆员唐雪梅告诉记者,这个文物遗存基本确定属于山茶属树根中绿茶茶树的根须,这个考古发现把中国人工栽培茶树的时间上推至距今6000年前后。
第二单元为“茶道尚和”,展品汇集了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著名书画珍品,以及古籍、考古出土茶器等,展示中国茶道的核心内容。
“茶道尚和”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髓。“和”即和谐,水与茶、人与茶、人与自然、人与人、人与世界的“和”,不同民族间的和谐相处非凡体育平台。故宫博物院器物部副研究馆员单莹莹说,“茶这个字,拆开就是人在草木间,本身就蕴含了古人对人与自然和谐融合的一种理解。现代人在什么地方都可以喝茶,但在中国古代,古人最推崇的品茶环境是在大自然中。”
故宫博物院藏《春宴图》,描绘了文人雅聚,画卷中段绘长方宴桌,文人围坐,桌上摆放托盏和盘,旁侧安放备茶小桌,燎炉、汤瓶、茶末罐、茶匙、盏托、茶盏一应俱全,呈现了宋代文人饮茶宴乐的风雅生活。单莹莹说:“虽然是一个宴饮的场景,但其实他们也是在一个自然的风景之中。这种文人茶会,从唐一直到传承到明清,文人之间的以茶会友,也是‘和’思想的体现。”
第三单元为“茶路万里”,重点展示通过茶马古道、茶叶之路,茶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情况,展览汇集了来自英国、日本、俄罗斯的茶器精品,还有清代宫廷中使用和收藏的来自异域的茶器,以及由清代宫廷造办处制作的外国风格的茶器,共同展现茶文化在不同时代、不同地域、不同族群中的交流互鉴。
第四单元为“茶韵绵长”,旨在体现茶正以更加丰富多样的形式活跃于世界人民的生活中,茶文化从传统中走来,滋养当代,也必将绽放于未来。
此次展览配套出版展览图录。故宫官方网站将同时推出线上展览参观。为配合展览内容的解读,故宫博物院将陆续推出面向公众的系列学术讲座。
展览期间,午门东北崇楼开设了茶文创体验空间。此空间是以千尺雪为主题的故宫茶文化文创体验与展销空间。通过融合汉白玉雕、榫卯技艺和红墙色彩元素,让参观者在体验茶文化的同时,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。
本次展览由故宫博物院主办,9月2日至11月30日在午门及东西雁翅楼展厅展出。展览凭故宫博物院门票免费参观,观众可通过“故宫博物院”微信小程序实名预约非凡体育app。